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79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72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350篇
综合类   300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单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诱导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诱导气管插管的首次成功率、反流误吸发生率、诱导后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气管插管后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诱导插管过程中都无反流误吸发生。与丙泊酚诱导比较,依托咪酯诱导低血压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更低,插管后升压药物使用率更低(P<0.05)。首次成功率和降压药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危重病患者单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诱导气管插管都具有良好可行性,但用依托咪酯诱导插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气管插管对神经外科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2013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需气管插管全醉的成年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20例(芬太尼1μg/kg)、B组22例(芬太尼2μg/kg)、C组22例(芬太尼3μg/kg)。A、B、C组患者在1 min内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2μg/kg、3μg/kg,30 s后静脉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胺0.1 mg/kg,3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3组患者在手术室静卧(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1 min(T3)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T0时各组Vp、Vd、Vm、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B和C组Vp、Vd、Vm低于A组,RI高于A组(P0.05)。T0时各组SBP、DB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B和C组SBP低于A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气管插管对神经外科患者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2~3μg/kg芬太尼麻醉诱导能更加有效地稳定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53.
A 74-year-old man was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because of a tracheal stenosis circumscribed with soft tissue density and a left pulmonary nodule. Open biopsy of a right submandibular lymph node reveal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nd the malignant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Epstein-Barr virus gene products. Bronchofiberscopy revealed a tracheal necrotizing ulcer. After chemotherapy, the tracheal ulcer resolved.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case of 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of the elderly with a tracheal ulcer.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Ⅰ期气管、环气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在治疗重度颈段气管狭窄中的有效性、适应证和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1月采用Ⅰ期部分气管、环气管切除端端吻合术治疗的重度颈段气管狭窄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17~51岁,平均31岁。手术方法包括气管-气管端端吻合(18例)、环气管吻合(9例)和甲状软骨气管吻合(2例)。狭窄程度按照Myer-Cotton法分为Ⅲ度18例,Ⅳ度11例。 结果 狭窄长度1~4 cm,平均2.5 cm。一次性手术成功拔管25例(86%)。术后并发症:皮下气肿1例,再次狭窄4例,吻合口裂1例,暂时性声带麻痹1例。 结论 Ⅰ期端端吻合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重度颈段气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高。严格的术前适应证选择和术者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4-57+61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n=32)和NCPAP组(n=33),观察两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后吸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和NCPAP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后吸氧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2(1,3)d,明显短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24 h OI分别为(240.100±31.140)%和(260.040±38.890)%,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NCPAP,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NIPPV可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LMAsupreme ^TM喉罩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两种方法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变化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评估LMAsupreme^TM喉罩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即LMAsupreme^TM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LMAsupreme^TM喉罩和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喉罩和气管导管插入前即刻及插入后即刻、1min和5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前、后和体位改变后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观察手术过程中返流误吸、术后声嘶、咽痛、呛咳不良反应。结果:与T组比较,S组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呼吸参数稳定变化小(P〈0.05),术中发生返流误吸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声嘶、咽痛、呛咳显著减少(P〈0.05)。结论:LMAsupremeTM喉罩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能达到与气管导管同样的通气效果,对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影响更小,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显著减少,且操作简单、易学,与气管插管方法相比在临床应用有更好的安全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57.
以蠕变的方法研究气管软骨的蠕变特性,为研究新型人工气管材料和临床气管损伤移植提供气管软骨的蠕变特性参数。以电子万能试验机对10个人尸体气管软骨试样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应力增加速度为0.05 GPa/min,实验温度为36.5±1℃,设定实验时间7 200 s,采集100个实验数据,以归一化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气管软骨7 200 s应变上升了9.6%,气管软骨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本实验人气管软骨和以往报道的犬气管软骨具有不同的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58.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21例先心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临床资料,对先心病并发上气道狭窄患儿术后采用早拔管策略;中下气道狭窄治疗上兼顾心肺功能调整及气道的管理。结果患儿年龄1~53月;体重4~14kg。术中插管困难发现18例,术后反复脱机困难发现3例。3例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明确狭窄部位。除4例放弃心脏手术治疗外,合并上气道狭窄14例均治愈出院;中、下段狭窄3例中2例治愈出院,1例转外院置气管内支架。结论绝大多数先心病合并的节段性气道狭窄,实施早拔管的保守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对合并长段狭窄的患儿在心、肺调整稳定后,仍反复脱机困难者应尽早考虑支架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单节段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且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65例。根据从气管插管到初次气管切开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从插管到气管切开≤7d,n=31)和晚期组(从插管到气管切开>7d,n=34),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早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3.9±16.5)d,较晚期组(37.3±25.7)d明显缩短(t=?10.310,P=0.025);早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19.7±5.5)d,明显短于晚期组(26.8±12.4)d(t=?9.058,P=0.021);早期组患者拔管时间(51.0±27.1)d,明显短于晚期组(73.1±46.8)d(t=?10.039,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90d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短时间不能脱离机械通气的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在插管后7d内进行气管切开,可减少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15°头高斜坡侧卧位气管拔管对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手术患者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18~65岁,BMI≥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平卧位组(C组)、15°头高斜坡仰卧位组(S组)、15°头高斜坡左侧卧位组(L组)和15°头高斜坡右侧卧位(R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术毕C组采用平卧位,S组采用15°头高斜坡仰卧位,L组采用15°头高斜坡左侧卧位,R组采用15°头高斜坡右侧卧位。记录入室时(T_0)、拔管后1 min(T_1)、5 min(T_2)、30 min(T_3)、2 h(T_4)的SpO_2、PaO_2、MAP和HR;记录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记录咳嗽、咽痛、喉痉挛和舌后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4时四组SpO_2明显降低(P0.05),T_1—T_2时四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_1—T_4时S组、L组、R组SpO_2、PaO_2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四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L组、R组咳嗽、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_1—T_4时L组、R组SpO_2、PaO_2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咳嗽、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四组咽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头高斜坡侧卧位气管拔管可改善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氧储备,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